最近,一则外国博主在昆明乘坐地铁体验的视频发布,被国内外网友大量围观。这个博主从岔街站出发到东郊路站结束,亲身体验并详细介绍了在昆明乘坐地铁的方便、安全、快捷,下面很多留言表达了他们的惊讶与羡慕,以及对春城昆明的向往。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些朴实、真实的记录因为极具生活化气息,有个人的直观感受,往往最有说服力。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在昆明住得太久,生活太安逸,往往会忽视身边发生的变化,波澜不惊、见惯不怪,殊不知正是这些幕后的润物无声,让整座城市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向着一座壮丽大城稳步迈进。刚刚公布的一个数字显示:目前昆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60万,并且数字还在上升,按照城市规模划分,距离“超大城市”已经不远。这种人口规模,对于城市交通、建设、公共服务的要求都是艰巨的挑战,庞大的城市生态系统无论哪一块出现了明显的短板,都会在系统其他环节产生迅速的负面效应,都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之所以昆明市民在平时生活中感受不出这种效应,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幕后工作者在做出辛苦的付出。先举一个例子,绝大多数人不会去想也不会去问的问题:我们生活的垃圾去哪里了?我们在安享整座城市干净整洁的背后,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背后,其实是一组很少有人知道的数据:昆明市生活垃圾采取“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方式处置,建成投运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达7200吨/日,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200吨/日,另外还有3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危险废物处理厂、2座电子垃圾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毋庸多言,直观的数字说明了那个道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很多人同样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闻:5月22日,昆明交运局发布《昆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晒出了昆明交通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在同样感受到昆明地铁方便快捷的同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者们已经开始谋划未来十几年的昆明交通。规划预测昆明到2025年人口将控制在1000万左右,将步入“超大城市”行列,规划滇中城市群环线形成六环轮廓、建成全长约635公里15条地铁线、开展昆明机场改扩建、形成4个铁路客运站并推动昆明西客站建设、推进东川港禄劝港滇池沿岸设置码头等等关键词成为2035年以前昆明综合交通体系的重点,仅“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就将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005亿元。
不惟交通,去年7月份,云南省要求昆明市抓住机遇,以建设国家公园城市为奋斗目标,让城市更美丽、更大气、更宜居宜游宜业,明确城市开发边界,塑造“人、产、城”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打造大昆明、大都市、大公园,这显然是一个比综合交通建设更为庞大的命题。如果你想象力足够丰富,脑子中能够呈现出画面感,就可以提前感受到规划完成后的昆明这座城市建设未来的张力,就再也不会觉得城市没有发生很多显而易见的变化。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外国博主的视频就自喜不已。一座城市的形象建设是比“大昆明、大都市、大公园”更为复杂的命题,并非仅仅靠投资、靠经济驱动就能迅速实现的目标,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过程,期间需要本文提到外国博主发视频等民间自发的赞誉形式,也需要整座城市自己的规划。比如为进一步夯实昆明网络新媒体外宣阵地,不断提升国际网络传播力,市委网信办联动新华网策划推出昆明鲜花产业为主题的《China’s top flower market Kunming sees robust trade growth》宣传报道,实现了海外英文全覆盖。再比如昆明市重点打造的“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昆明城市形象IP已经渐露峥嵘等,这些都是提升昆明城市形象的得力之举,这些行动对于昆明市民来说,多多益善。如何构建昆明故事、讲好昆明故事,没有终极目标,但是我们有不变的方向:建设美好昆明,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好这座壮丽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