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拉农业科技合作新亮点

首届“气候变化风险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拉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议”日前在巴西塞阿拉州首府福塔莱萨举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代表胡利奥·贝德格表示,拉美地区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非常愿意与中国建立拉中农业科技交流与创新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推动各方将农业科技合作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拉美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多位与会嘉宾也发表了相同见解,认为中拉农业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约有4250万人处于饥饿状态,食物不足发生率呈上升态势。“人们对食物数量和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可用的资源却有限,这意味着我们要想办法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办事处负责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官员里卡多·拉帕略指出,中国在减少贫困和饥饿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非常值得学习。双方应该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风险挑战。

  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员蕾珍·罗沙是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巴方代表,她每年都要去中国三四次,联系双方合作事宜。罗沙向记者介绍道,巴西的竹资源非常丰富,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实际上,除了传统竹制品,竹子还可以用于包装、建筑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中国竹产业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所以我们希望借助中拉合作平台,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接,切实提升巴西的竹产业发展水平,并完善我们的商业模式。”

  古巴甘蔗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所十分看重农业创新和产品研发。2015年,该研究所作为拉美地区3家参与单位之一,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中拉实验室,双方人员往来和科技交流随之越来越密切。该所副所长玛丽拉·加利亚多告诉记者:“我们派研究人员前往中国参加培训、合作研究,收获很大。”

  “正是在中乌大豆产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中国与乌拉圭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目前合作推进顺利。”中国—拉美地区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平台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两国政府首先达成建立实验室的意愿,接着秘书处根据双方需求,组织各方开展设计、推动落实,最终形成“2﹢2”模式,双方各有一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以便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推广。


巴拿马在食品物流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但巴拿马运河运输效率有待提高。“中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缩短船只通过时间,使得运河运输的食品品质更有保证。”巴拿马科技大学供应链和物流研究创新中心科研负责人佐丽娅·卡斯蒂略对双方在食品物流领域的合作潜力充满期待。

  据统计,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农业科技合作已成为中国和多数拉美国家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中方与墨西哥的现代渔业科技合作研究、与巴拿马的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合作、与哥斯达黎加瓜菜类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与智利的食品加工技术联合研究和应用示范等等,中拉农业科技合作正扎实推进。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官员阿德里安·罗德里格斯对记者表示:“中国农业科技非常领先,通过技术援助和转移,中国帮助拉美国家生产出品质更高的农产品,中国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拉中农业科技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相关产品

评论